觀察: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 1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 2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 3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四關于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建設的整合問題,我從一開始的散漫狀態漸漸轉入了深入學習的狀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本次培訓的主體,評價量規不僅對研究性學習適用也可以延伸到對常態課的評價。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2017-08-15 21:32:59 | #1樓回目錄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資料圖片)
不知不覺中,培訓就要結束了,回顧一下,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不知要學什么到現在的結束,潛移默化中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感慨頗多。
整個培訓過程既教給了我們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方法,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了很多思考,對以前的教學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一、關于資源整合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如何把所有的課程資源有效整合起來,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使所有教育教學資源綜合整合,是傳統教學急需克服的詬病,不僅僅教育技術是資源,相關課程是資源,老師自身也是資源,老師的思想品德、外在形象、人格魅力都可能成為教學資源,學校的文化建設也是資源,因此,課程資源有效整合不僅僅是信息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而是社會、學校、教師、學生、教材都需要有效整合的問題。
實際上,老師使用的教材,學生學習的課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開,應該這么理解,為達到教學目的的社會作用而規定的課程是“課”與“程”的和諧統一體,“課”是我們教學的科目,是教材,是靜態的文本知識,“程”是為使學生掌握文本知識而采取的教學流程,是動態的。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要更多地考慮學生實際、地域特點、生活環境等,把教學資源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全方位的力量,讓所有資源都為教學服務,而不是生硬地簡單疊加,生搬硬套。
二、關于教育技術的濫用問題。在物理一科的教學方面,并不是動畫越漂亮越好,也并不是用動畫代替實驗,即使是視頻,也不是非放不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對他自己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物理教學講究實事求是,要通過實驗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從課件制作技術看,用動畫制作軟件可以逼真地模擬所有的物理實驗,像凸透鏡成像實驗,光的反射、折射,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等,使用起來效果非常好,真實情況如何呢?稍微懂點軟件制作技術的人都知道,任何軟件制作技術都能實現把高的做成矮的,胖的做成瘦的,快的做成慢的,變速做成勻速的,何時何地出現何種現象完全由人工控制,如此產生的實驗現象,怎么能和實際一樣呢?學生又會理解什么呢?過程似乎明白了,結論也清楚了,效果也明顯了,但是沒有了學生的親自動手動腦,這和學生看了一出動畫表演又有什么區別?
三、關于研究性學習。縱觀學生的學習生涯,從上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家長從來不用操心在哪學,跟誰學,學什么,一切已經讓學校安排好了,一開學,所有課本就發齊了,老師就按部就班地拿著教科書開始上課了,教材是唯一的,答案是唯一的,學校就是學生的戰場,教材就是武器,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什么也不管了。看看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沒有個性,沒有潛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凡事依靠老師,凡疑只問老師,碰到不會的,一句話,老師沒教,這樣的教學怎么能培養出實踐能力高的學生?在物理教學中,所有的實驗都是在老師的講授下,根據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老師已
經把一切都告訴了學生,使用什么器材,按照什么步驟,一切都在老師的掌控之中,學生只是驗證實驗,驗證物理規律,并沒有進入真正的探究過程,雖然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體驗了情感,這是真正的研究性學習嗎?
四、關于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建設的整合問題。教育技術的提高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但網絡的危害太大了,教訓是非常沉痛的,為了使學生不再迷戀網絡,老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慎之又慎。或許是目前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如此的惡果,如果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乏味,如果我們的學校充滿生機,學生也許不會沉迷網絡,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壞了,而我們的教育沒有及時跟進,造成的后果絕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看看幼兒園那么天真可愛的孩子,經過我們的教育,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差生越來越多,這難道不是社會進步惹的禍?
總之,短短的培訓讓我學習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任重道遠,在教育事業上要勤奮耕耘,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2017-08-15 21:31:27 | #2樓回目錄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八個模塊的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終于結束了。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我雖然苦惱過、困惑過,但收獲也是與日俱增的。在這些模塊的學習中,我學習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分析了信息技術對課程結構要素的影響、作用,以及整合的有效方法。還學習了規劃主題單元以及主題單元的特征和信息技術對主題單元的支持作用。我從一開始的散漫狀態漸漸轉入了深入學習的狀態。慢慢地,我認識到這次培訓是送給我們一線教師的一席知識盛宴,為我們搭建了平臺,以小組討論、相互交流等活動為主體,內容豐富、實用。重視對學員教學理念的更新,有理論上的指導,同時也有具體的教學工作實踐經驗的交流。通過學習,使我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對本職工作充滿了信心和熱愛。經過這段時間的培訓,我對教育技術的掌握更加熟練,對教育技術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徹。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本次培訓的主體。教育技術已不僅僅是計算機的操作,而是與相應的學科相整合。把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陳舊的教材觀和教學觀,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體同學,有利于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反思自己平時工作中的困惑,在培訓中,我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真正含義。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在系統信息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對系統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能實現信息技術在系統中的有效應用。信息化教育在教學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快捷的計算功能、豐富的圖形呈現與制作功能、大量的數據處理功能以及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和研究環境等方面。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當一堂課的精華部分出現時,為了強化教學重點,老師的做法是用重復的方式或提高音量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學生則是在單調的重復中機械地接受了。有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采用科學的方式,利用色差反差強烈的文字投影片,利用電影、錄象等手段提供教學重點的畫面或資料來處理,這樣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深刻性。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信息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于觀看屏幕的時間過長,用于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相反,只有良好的課堂設計,合理地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才能取得完美的教學效果。通過培訓,我的教育理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概念性學習、知識性學習、方法性學習、設計原則性學習,使得我對教學理念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系統,這是我以后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的理論依據。而信息技術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個人博客、思維導圖、電子學習檔案袋、量規、主題資源制作工具、主題網站編輯工具的使用,讓我也學到了很多信息技術方面的技巧,尤其軟件應用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這些對我進行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導向作用。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改正自己的不足,虛心地學習,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2017-08-15 21:32:38 | #3樓回目錄
通過這段時間的教育技術中級培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教育技術培訓談談自己的體會。
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我真是學到了不少東西,感覺到自己如果再不努力學習的話,就將會被時代淘汰。以前總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不愿意接觸這些現代化的東西,這次學習網絡知識也是被逼無奈。學了之后才知道,所學內容對我們平時的教學太有幫助了。我們教師面對的對象是富有時代氣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張,會思考,會用自己的雙眼看世界。我們教師如果僵化了自己的思想,就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又怎能為人師表呢?正如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出來的,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讓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日俱進地得到調整和改善。當今社會,各種知識更新換代較快,舊知識迅速的老化,新知識飛速的生成。如果我們教師仍然死守著自己的傳統教學方法、理念,不愿意學習新知識,那么勢必跟不上時代發展。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一個人被一個社會所淘汰了,那么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失去了再學習的能力。不錯,只有學習再學習才能保持與時俱進!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一個一線教師來說,就更具有現實意義。這次遠程教育技術培訓是在職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的一項新舉措,它應用網絡平臺,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學習空間,是我們學習的推動力。我一定利用好這個學習機會,來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業務學習上的及時雨。
繁重的教學任務,頻繁的各種活動,瑣碎的家庭事務,已經使我們無法放下工作來脫產進修學習了。而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讓我們枯竭的思想得以充實,讓我們工作、學習兩不誤。在這次培訓中,我學會了:
1、建立博客。為自己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與人交流學習的平臺,讓我認識到很多的同行,學習到別人的很多有用的做法,產生很多思想上的靈感和火花。對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2、更加完整、具體地制作行動計劃。可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得到應用。如中隊活動方案、班級管理方案,特別是對實踐、外出參觀方案的制定,思考得更周到、全面,可操作性更強。
3、制作合理的評價量規。評價量規是一個真實性評價工具,它是對學生的作品、成長表現等進行評價。同時也是一個有效的教學工具,是連接教學與評價之間的一個重要橋梁。評價量規不僅對研)究性學習適用,也可以延伸到對常態課的評價。有評價量規的條文框框作為依據,可以使我們的評價的隨意性減少到最低程度。
另外,我還學會了制作主題學習網站、研究性學習方案等等,對今后的教學工作很有實用性。
二、教師成長的階梯。
這次培訓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通過這次培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剖析自己,明白自己的長處、短處,找出距離,更促使我們深思改進,為自己的職業成長提供了明確的導向。我學習,我成長。
三、忙碌、緊張,但快樂著。
每次的模塊學習,既刺激又緊張,我們都是在和時間賽跑。但在忙碌的工作與緊張的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認識到了很多同行,產生了很多思想的碰撞,快樂盡在不言中。最后,感謝為我們一線教師搭建了這樣一個讓我們可以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臺。感謝老師的鼓勵與幫助,感謝同學的互助互勉。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