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養老理財產品,1小時賣了20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銀行手機銀行理財額度
近期,第二批養老理財產品密集開售。
《中國銀行保險報》了解到,8月以來,中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首只養老理財產品陸續在北京、沈陽、上海、廣州等十地開售。部分產品甫一上市,即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據悉,中郵理財在8月3日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開售僅1小時,銷量便突破20億元。
在得知新一批養老理財產品已在北京開售后,朱女士果斷打開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認購了一定額度的養老理財產品。“一個是從眾心理,另一個是感覺養老理財產品風險不高,宣傳上寫的業績基準還不錯,而且會分紅,就想試試。”朱女士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
2021年12月,我國正式啟動養老理財試點,允許4家機構在4個城市發售相關產品。這一試點在今年3月擴圍至北京、沈陽、長春、上海、武漢、廣州、重慶、成都、青島、深圳等10個城市。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已有8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試點地區發行了36只養老理財產品。各公司標出的業績比較基準普遍集中在5%至8%之間,投資性質以固收類、混合類為主。
根據部分公司披露的產品募集情況,一些養老理財產品一推出就獲得消費者踴躍認購。
比如,在首批試點產品中,建信理財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曾在半天內募集資金20億元;招銀理財的產品“頤養睿遠穩健五年封閉1號”曾在10天募集了80億元。
在最近發行的3只產品中,據悉,該公司擬于近期推出第2只產品。
中銀理財在8月8日推出的首只養老理財產品擬募集上限為60億元。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行手機銀行App顯示,目前剩余額度為24.67億元。
“人口老齡化提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等因素催生了居民加強個人養老資產儲備的需要。而養老理財產品符合居民養老儲備需求特點,投資期限長,穩健性較高,因此會受到歡迎。”結合養老理財產品的特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向《中國銀行保險報》介紹了這類產品受歡迎的原因。
不過,《中國銀行保險報》注意到,隨著產品籃子不斷豐富,。
比如在起購金額方面,目前大部分養老理財產品起購金額為1元,而中郵理財此次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普惠性更明顯,僅1分錢起購。
產品期限方面,大部分養老理財產品封閉期為5年,但貝萊德建信理財發布的養老理財產品封閉期限達到10年,業績比較基準上限最高可至10%。
不同養老理財產品在分紅方面也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建信理財在今年3月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規定,運行1年后可每月現金分紅;中銀理財本次發行的產品提出,產品成立滿兩年后,產品管理人可根據產品運作實際情況每月分紅。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養老理財封閉期限普遍為5年,期限較長。如能早一點分紅,能夠滿足消費者早一點獲得收益的需求,彌補產品封閉期限過長導致流動性不足的缺憾。
普益標準研究認為,隨著養老產業資金需求的不斷旺盛以及居民養老需求的不斷增加,以穩健、長期和普惠為特點的養老型理財產品有望成為穩健投資的熱點產品,無論是發行規模還是發行頻率均可能進一步提升。
對于金融消費者,董希淼提示與此同時,養老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相對較高,但是
根據普益標準發布的養老理財產品價格指數,今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5月和6月市場開始回暖,銀行理財凈值也隨之回升,養老理財產品收益也均有較大幅度上漲。2022年5月份和6月份,養老理財產品單月持有收益率分別高達0.70%和0.51%,過去兩個月合計持有收益率達1.22%。
今年3月,李女士認購了5萬元招銀理財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根據產品介紹,該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年化5.8%至8%,為中低風險產品。目前,該產品的實際持倉收益率為1.45%。
“產品本來就是長期理財,所以覺得看短期收益意義不大。”李女士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養老理財是響應國家政策的產品,最先推出的這些產品可以說是‘樣板性’的,我對它的表現有信心。”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