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障礙
2022-10-13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TD)是一類起病于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神經發育障礙,主要臨床特征為不隨意的突發、快速、重復、刻板、非節律的單一或多部位運動抽動和(或)發聲抽動。
根據抽動特征及病程,抽動障礙可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Tourette 綜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
ICD-10精神發育行為障礙分類及我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CCMD-2-R)將抽動障礙分為:①一過性抽動障礙(transient tic disorder)。②慢性運動性抽動或發聲抽動(chronic motor or vocal disorder)。③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de la Tourette’s syndrome)。④其他抽動障礙。⑤抽動障礙,未特定。一般認為①、②、③種類型存在連續性,一過性抽動病程持續發展為慢性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
抽動障礙是一種主要發病于兒童期。原因不明。表現為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突發、反復快速、不自主的、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的肌肉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臨床表現為各式各樣的動作或運動,通常頭面部是首發部位,出現的抽動動作可見皺眉、眨眼、撅嘴、擺頭、點頭、轉頸、聳肩、甩手、跺腳、踢腿等等。由于發聲器官和膈肌的運動抽動而發出清喉聲、咳嗽聲、雞鳴聲、打嗝聲等,根據動作的構成和持續的時間可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障礙及Tourette綜合征,該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學習困難、強迫性動作和思維,或其他行為障礙。
依照臨床癥狀往往由輕到重,由簡單抽動到復雜多樣,并且發作頻度增加,間隔縮短。癥狀發生部位多數有由上到下、由“中心”到周圍的規律。不同的臨床癥狀常交替出現。半數患兒開始發作時為單個簡單抽動,少年時期幾種抽動有可能同時存在,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20%的學齡兒童曾有短暫性抽動障礙病史,一般癥狀較為局限,程度較輕,對日常生活影響小,病程小于 1 年,能自行緩解。
慢性抽動障礙的患病率為 1%~2%,病程大于 1 年,通常在青少年后期癥狀緩解,也有部分患者成年期殘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
Tourette綜合征在總人群中的患病率為 0.5%~1%,是抽動障礙中最為嚴重的類型,常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學業等社會功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