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
2022-10-13
布氏菌病(布魯氏桿菌病)是由布魯菌(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職業以獸醫、畜牧工作者、屠宰工人為多;年齡以青壯年為多;性別以男性為多;季節以春末夏初(在家畜流產高峰后1~2?個月)為多。
布氏菌病廣泛流行于世界許多國家,高發地區為地中海地區,亞洲,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新發病例約500000。新中國成立前本病流行嚴重,新中國成立后成立了專門防治機構,發病率已明顯減少,但自1994年以來,我國人畜布氏菌病又有回升,很多已經基本控制的地區又有新的人畜布氏菌病流行,如山東省濱州地區,河北省磁縣以及山西省,遼寧省等。產生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不經檢疫家畜的自由貿易,交換和流動”。此外,放松對乳及肉等畜產品的監督、管理、消毒,家畜不能及時、廣泛免疫,以及防治隊伍渙散,對布氏菌病防治松懈麻痹等都是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布氏菌病的防治以期達到在全國范圍內長期基本控制的目標。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